
寒假衔接辅导-12#议论文之论证思路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docx
《寒假衔接辅导-12#议论文之论证思路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衔接辅导-12#议论文之论证思路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清风知己上搜索。
1、寒假衔接辅导-12#议论文之论证思路 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 学科辅导讲义(教案)授课模块 文言文专项练习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 教学目标 了解论证层次与论证结构 掌握论证思路解题方法 【导入】大器晚成 【读音】d q wn chng 【释义】意思是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出自老子。【典故】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 23 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
2、,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
3、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1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1)它的源头 (2)沿着 (3)是 (4)看,看到 (5)睡 (6)写?13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14 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
4、家的时间。时间:?地点:?14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1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15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6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16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
5、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导入】我并没有吃面包啊 炎热的夏天,一位疲倦的旅行者来到一家小食品店。老板,请问面包多少钱一个?一块五。请给我拿两个。老板从柜台里拿了两个面包递给了旅行者。请问啤酒多少钱一瓶?三块钱一瓶,先生!两个面包是三块,一瓶啤酒也是三块,我想用这面包换一瓶啤酒,可以
6、吗?当然!请稍等,先生!老板收回了面包,拿出了一瓶啤酒递给了旅行者。旅行者一饮而尽,然后转身就走。对不起,先生,请稍等,你还没付啤酒钱。是的!可我是用面包换的啤酒,并且是经过你同意的。可是,面包钱你也没付啊!先生。我没吃你的面包,凭什么要给你钱啊!鸡三足 一天,公孙龙拜访庄子;正巧庄子同一友人刚欲饮酒。于是公孙龙很开心地说:我来的正是时候啊,嗯,下酒菜是鸡;看来庄子知我喜欢吃鸡腿,特意为我准备啊!话完,不待庄子发话就落座。庄子故意刁难龙子:鸡呢,只有一只;所以只有 2 个鸡腿。问题是我俩同你一样,都喜欢吃鸡腿。你不能让我因为你就.,对吧?。公孙龙一听,这还要得,到嘴的鸭子如何能飞,更何况是我诡
7、辩大师,跑了就显不出我的厉害了?就展开诡辩:明明鸡有三足,你为什么要骗我?庄子闻言大喜,以为这次可以教育一下爱诡辩的龙子了,于是诘问:那请先生数给我看啊,不准重复噢!公孙龙指着鸡的左足,问庄子:这是不是鸡腿?庄子说:是。公孙龙又指着鸡的右足,问庄子:这是不是鸡腿?庄子说:是。公孙龙最后将鸡的双足用 2 个指头一起指着,问庄子:这是不是鸡腿?庄子说:是,但.公孙龙立即打断道:我问先生的可有重复?庄子说:是没有,但.公孙龙立即打断道:鸡腿不一样,你是承认的。你是不是回答了三次?庄子知道又被公孙龙鬼了一次;不过,这次庄子不吃素了,立即将鸡腿掰开,边分边说:对对对,先生太对了;我的鸡当然应由我来分。你
8、(他先来的朋友)一只;我也一只;公孙先生.你就吃最后那只吧!我并没有吃面包啊种旅行者的辩证思路有没有问题呢?鸡三足中庄子是如何巧妙抹杀了公孙龙吃鸡腿的可能的?【新手上路】议论文中运用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除了讲究一定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过程展开,这就是论证思路。阅读议论文,需要梳理论证思路,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一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一篇议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清楚地把握。通过对 2015-2018 年宿迁 4 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议论文阅读中梳理论证思路的题目不少,分值一般在
9、3-4 分,主要是让你指出某些段落的论证思路,或者是全文的论证思路。试题的呈现方式多以简答题为主,它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作者的论述过程。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请简析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论点的?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一、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本论论证结构 并列式:文章层次、段落间、论据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对照式:正反观点、相关比较(主次、轻重、缓急、利弊)论证思路 定义 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首先.然后.接着.
10、再.进而.又.然后.最后.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解题思路 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 12 种:?(1)开头部分?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2)主体部分?4.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5.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6.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7.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8.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
11、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9.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3)结尾部分?10.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11.总体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总结?12.做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者发出了什么号召或警示??【答题规范】作者首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
12、1943 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
13、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 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 130 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
14、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人民日报(2018 年 05 月 15 日,有删改)1
15、5.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 分)答案:15.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过关练习】寒门多出贤 张保振 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且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 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 7
16、2 人。这 72 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 72 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不爽,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 寒门 的人脱 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
17、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 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离贤更近一步。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3.(3 分)首先由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点寒门多出贤(1 分);接着从古老的中国,不乏寒门多出贤的故事、生活,同样会成
19、为人们的老师、寒门多出贤的条件、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1 分);最后得出结论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1 分)。从古籍经典中汲取人文精神 许民彤 据报道,有媒体对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古典文学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经常接触古典文学的大学生仅占 27%,偶尔接触的占 60%,大学阶段的古典人文整体阅读量大大下降,可以说大学生与古典人文教育渐行渐远 当今社会阅读心理浮躁,人们更多的是被畅销、流行、时尚、网络书籍所吸引,那些优秀的中外文学经典尚且乏人问
20、津,更不必说那些古籍经典了。但是,古老的作品,与现在的人们的阅读环境、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毕竟是有很大区别的。今人如要更好地阅读文化古籍,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层次和境界。大学生接受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莫大的好处。从阅读审美的情感体验角度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原著、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经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阅读经典古籍,是与古人的对话,是汲取古人的经验和智慧,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类
21、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难题所困扰和挑战,也积累了许多应对这些难题的共同经验和智慧。这些人类的共同经验、智慧和启示,就积淀、保留和贮存在古籍经典这些传统文化的纯粹精神的形式之中。可以这样说,古代的预言家和哲学家,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与现代最有领悟力的作家一样,都是同时代的人。如今,我们生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心灵的问题、精神的问题、人生的问题,等等,大都可以从经典文化古籍中找到相应的解说和答案,或得到新的启示。在上面提到的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谈到阅读 论语 时说,以前读 论语,就是为了应对考试中那四分的诗词名句填空,而现在,我能多多少少汲取到精神养料。孔子也不再是一个给万千学生带来苦难的老头子,而是一个
22、真正能启迪人心灵的老先生。还有的大学生说,感动于司马迁,感动于他年少时的贫寒刻苦,感动于他年轻时的勇于探索,感动于他不惑时的坚强意志,或许也是感动于他懂得自己,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并能一直走下去。现在的我看不清楚自己,或许只有更多的经历才能打开前方的微弱灯光。愿借司马迁来鼓励自己不畏艰难,永远向前。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文化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所以,从根
23、本上来说,我们都是它的受益者。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的。为了使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发生偏差,就不要轻视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庞大而又十分有价值的遗产,对古籍文化的传承、学习、发展和创新,是必要的。人文,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而大学正是人文精神的源泉。大学中的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治学和做人都有好处。从古典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够习得如何为人仁爱、诚信,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公理、良知,人性本善这些优秀的内涵。显然,从阅读古籍、接受古典文学教育这一点上做起,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有裨益的。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请简析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
24、论点的?(4分)3.(4 分)论点是:人文精神很重要,我们要从从古籍经典中汲取它(1 分)。作者先由高校对古典文学阅读调查报告引出古籍经典阅读量小的现象及原因(1 分),接着讲道理、摆事实论述古籍经典对我们的作用及意义(1 分),最后小结人文精神是民族灵魂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支撑,民族文化的本质,鼓励我们要从古典文学中去汲取人文精神,由分到总,结构清晰,论证严密(1 分)。用文化滋葬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2018 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读者、观众与经典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寒假衔接辅导-12#议论文之论证思路 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 寒假 衔接 辅导 12 议论文 论证 思路 讲义 拓展 提升 练习 教师版 年级 语文 部编版
